谈与佛同在

posted in: 推行人乘佛教 | 0

问:师父为什么要提倡说与佛同在?

师答:谈到“与佛同在”,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是什么意思。佛有三身,有“法身佛”,有“报身佛”,还有“应身佛”。我们一切众生,也有三身,我们也有法身,我们的法身与十方三世诸佛没有差别,只因众生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……一切的众生心、众生相,把我们本具的佛性都障蔽住了,不能显现。世人的报身,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,大家想想看你们有没有化身相?有啊!其实在座的诸位,每一个人都有化身相。也许这些化身相,男女老幼稍有差别;老人家,就有人叫他“阿公”(或“阿妈”)、“阿祖”。夫妻呢?太太叫先生是“丈夫”,先生叫太太是“妻子”,这也是化身相。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称:哥哥,弟弟,姐姐,妹妹,也是化身相。再来,子女称你为“爸爸”或“妈妈”,你的爸爸妈妈称你是“儿子”或“女儿”,还有兄弟姐妹的小孩子,称你“伯伯”、“叔叔”、“阿舅”、“阿姑”、“阿姨”……通通都是化身相。如果把我们很多亲戚朋友加起来,这个化身相就太多太多了。不过佛的化身相,还比较单纯,而众生的化身相,却非常的复杂。

现在讲佛的法身,是遍满虚空法界的,就像光明遍满虚空一样。例如,现在屋子里有一盏电灯,外面有太阳;假使我们把电灯放到太阳光下,就只会看到太阳光,而见不到电灯光。其实虽然看不到电灯光,并不表示电灯光就消失了。所以众生本具的光明,与佛的光明没有两样,只是佛是已经成佛,寂光常照;众生是因为“众生之心行”,而障蔽光明。如来本体,是法界自然本有的,所以说佛性遍虚空,法性遍虚空。又如空气本来遍满虚空,可是我们人就不觉得遍满虚空都是空气;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空气,都需要空气,但就不知道空气的重要。如果了解佛性就像空气一样重要,那么我们修行证果,就很快了。
世人没有离开空气而生存,所以叫做“生命”;觉者没有离开佛性而生存,所以叫做“慧命”。因为众生心、众生相把佛相、慧相遮盖住了,因此娑婆世界就成了苦海无边。修行者就是要把我们的众生心、众生相,以及一切不良习气都要断除,而让佛性显露出来。假使我们多生累劫这样修行、断习气的话,要成佛就快了。讲到这一点,我们每一个人,每一天都跟十方三世诸佛的法性一体,想想看这是不是与佛同在呢?禅宗讲参悟,也是很难,有人参了一辈子都参不透,参透的人就算开悟了。人乘佛教则“开门见山”,一语道破!

其实佛说五乘佛教,并没有分宗立派,譬如净土宗来讲,净土宗标榜的是西方极乐世界,叫做西方净土。人乘佛教所讲的是“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”,所谓心就是心田、心地,如果我们一个修行人心田、心地都不净,那 世界怎么能净呢?所以我们提倡的是“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”。“自性弥陀”就是我们的自性法身,假使我们每一天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庄严,常乐我净,让我们的自性弥陀时时显现,这不是“与佛同在”,又是什么?既然我们的自性称为“弥陀”,那么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又有什么分别呢?只是众生有方所,有内外,有中边;佛性遍虚空,无方所,无内外,无中边。了解这个道理以后,我们 绝对不要排斥十方三世诸佛的世界。阿弥陀经里就有:“舍利弗,如我今者 ,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,彼诸佛等,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,而作是言:‘释迦牟尼佛,能为甚难稀有之事,能于娑婆国土,五浊恶世: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中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……’”;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亦称赞阿弥陀佛:‘无量光明,无量功德,无量寿命’,又说:‘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’。其实到了成佛的时候,佛佛相通,法法相融,没有妨碍,没有排斥。如果以众生心来学佛,这个宗派排斥那个宗派,那个宗派排斥这个宗派,就不对了。佛陀旣然说了五乘佛教,我们是人,就来提倡人乘佛教,当知十方三世诸佛,都是由人修成的,所以人乘佛教在佛法上居于最重要的地位。

在我们这个地球还没有形成以前,前一个地球叫“庄严劫”,有一千尊佛,都是现人身而成佛。我们这个地球叫“贤劫”,也有一千尊佛由人身而成佛。这个地球坏了之后,下一个地球形成,叫做“星宿劫”,也有一千尊佛由人身而成佛。不要讲他方世界,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就有三千尊佛由人身而成佛,有“三千佛名经”可以为证。只是我们这个世界,就有这么多的佛,当我们说“与佛同在”时,不但这三千佛都包含在内,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,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,乃至十方世界三世恒河沙数佛,都包含在里边了。你们想想看这究竟不究竟!

唯佛宗推行人乘佛教

posted in: 推行人乘佛教 | 0

问:请问人乘佛教是什么宗派?
人乘佛教不分什么宗派,只是宣扬人类所需要的佛教。佛教传到现在,几千年来,慢慢的变质了,因为在社会上很多人提倡迷信,所以,慢慢的,佛教就变成了一个迷信祭拜鬼神的佛教。原来是这么好的佛教,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!不是佛陀的本怀了。圣开看到如此情形,觉得我们必须提倡人乘佛教。我们推行的目的,是净化人心,推行幸福文化,使人间早日成为净土。
若问人乘佛教是什么宗派?我认为以“唯佛宗”最为恰当。其实佛陀的五乘教法,都是应众生的根机而说的,法华经有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。”等重要的记载,彻底的说起来,唯一佛乘。
所谓宗派的宗字,即是宗旨的意思,唯佛宗的宗旨,就是要使学佛的人知道,学佛的主要目的就是成佛,唯有成佛才是学佛正确的目标。希望大家来实践人乘佛教,以人乘入佛,行菩萨道,直达佛地。
我们所推行的,是释迦牟尼佛的人乘正法,我们所拜的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,所行的就是一切菩萨之行。
过去有一位太虚大师,他提倡革命,现在圣开提倡“革心”, 所谓革心,就是改变自己的心,净化自己的心,希望大家都来改自己的心,净化自己的心,进而净化家庭,净化社会人心。
革心需要什么?只要一个“觉”字。“佛”就是“觉”的意思。所以唯佛宗的法门很简单,只要一个“觉”字就可以了。有觉就不迷,众生因为迷而不觉,所以在三界火宅,六道里轮回,因此我们学佛就是要有觉。
过去常有人问:人乘佛教是禅宗?或是净土宗?还是密宗?师父的答案是:“非禅非净,即禅即净,显密双修,行解相应。”唯佛宗推行人乘佛教,不标榜禅宗,也不标榜净土宗,但修行成佛必须经过禅,将内心净化了,就是净,因此是即襌即净;而可讲的显法,及不可讲的密法,显密都要修;并且还要能解能行,不但要了解佛理,更要切实践行,能行就能解,不是迷迷糊糊的,故要行解相应。
希望我们六众弟子共同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,使唯佛宗将德馨远播于全世界。

谈幸福文化

posted in: 弘扬幸福文化 | 0

问:请问法师,什么叫做幸福文化?

这些年来,圣开到任何地方弘法,在海报上,举办单位都喜欢用“圣开法师净化人心讲座”或“圣开法师人类幸福文化讲座”,提起幸福二字,当时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说:“一个出家的和尙,怎么要讲‘幸福文化’呢?”觉得很奇怪!有的佛教徒对此,也议论纷纷,可是经过这几年来,我们出版的书刊,始终不放弃净化人心,推行幸福文化。我觉得要弘扬佛教,就应当净化人心,推行幸福文化。

一九八八年,我曾到新加坡举行过一次弘法大会,有四千多位听众,大概是因为圣开法师讲“与佛同在”,并推行“人类幸福文化”,他们心想可能是西方文化,而不是东方文化吧!所以他们不聘请台湾的圣开法师,而要聘请美国的圣开法师。殊不知这一炮却打得很响!这一两年来,我看到很多地方的法师们,尤其是年轻一辈的法师们,到处弘法,他们的宣传亦都是:“某某法师幸福人生讲座”。

回忆那次在新加坡两天晩上的幸福文化讲座,讲完了,最后快要结束的五分钟,有一个听讲的信徒发问:“请问法师,您讲台上面的布标写的是‘圣开法师幸福文化讲座’,两天的时间已经听完了,所讲的佛理,就没有听到您讲‘幸福’两个字,请法师再开示。”

我说:“佛教文化,其实就是幸福文化,假如世上每一个人,都把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中,有关为人的真理,都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,那世人就都有幸福了,

人乘佛教徒理财四分法

posted in: 弘扬幸福文化 | 0

问:请问师父,人乘佛教徒应该如何理财?

师答:一般人都认为没钱才会烦恼,却不知有钱烦恼更多,而这些烦恼可分为八种:

一、为官所没:官者就是政府官吏,在自由世界的民主国家,元首乃国民所选出为民服务的公仆,百姓的生命财产,自应受到法律的保障,除合法的纳税征收之外,政府官吏不得擅取民物。如果国家是独裁专制的政体,没有自由民主,政府视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己有,正如今日之暴君国家,人民的财产,全部收归公有,或任意没收,使有财产的人,危而不安。

二、盗贼劫夺:在治安良好的文明国度里,盗贼劫夺,认为是极其少有,难得听到的事,政府为了保障国民的生命财产,凡有国民发生盗贼劫夺之事,犯者科以重刑;而在落后或野蛮的国家,民不畏法,见他人财物,不是公然强夺,就是偷盗窃取,使有财产的人,危而不安。

三、起火不觉:在文明进步,保卫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国家,有完善的消防设备,火灾发生可以抢救。如在古时,或今日落后的国家,民间一旦发生火警,万亿财产,一日之间可以化为灰烬 ,故使有财产的人,生危而不安。

四、水所没溺: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,世人纵然富有,千栋高楼大厦,万顷绿地良田,一旦大水成灾,尽成泽国,大楼也会倒塌,大地也会冲毁流失,生命财物,为水漂没,故水灾也使有财产的人,生危而不安。

五、怨家债主横见夺取:你虽然富有,只因前世未曾修善,多种恶因,结怨于人,或曾偷窃强夺,今生怨家对头,逢桥路窄,索命讨债,怎敢不给?所以使只知有钱,不修善德的人,生危而不安。

六、田农不修:如系一个农家,纵有农田千亩,不知耕种经营,任其荒芜,不去硏究农作技术,不事生产,此亦生危而不安。

七、贾作不知便利:如系一个商人,不知计划筹算,不谙种种贸易营业的技术,不知一切方便营利,纵有庞大资金,生危而不安。

八、恶子赌博用度无道:生财要有道,用财也要有道,纵有万贯家财,一旦生了不肖子孙,不务正业,不求上进,终日花天酒地,赌博玩乐,费用无度,用非正道,很快就会破败一空,故家有恶劣子孙,亦生危而不安。

这八种烦恼,使有钱财的人,患得患失。其实,如果了解因果与无常的真理,就不会生出这许多烦恼了。要知道,今世富有的人,都是因自己宿世布施行善,修福而来,或因继承祖上,或因勤学工艺技术,或因商贾贸易,得来钱财,绝不是无因而得。

人乘佛教为了使人人都能善理财务,因而提倡“理财四分法”,就是将自己的财产分作四分来运用:

一、一分是用来维持一家大小的生活费用。若有结余,可储蓄银行,或做恰当可靠的投资,所得利润,作为负担家庭事业之用。

二、一分是用来作为子女教育基金。

三、一分是用来作为灾难或病苦时的储备金。

四、一分是用作行善布施,利济世人,公益社会的事业。

如果照这样做,不但可以使一家的生活美满,安详和乐,也可以避免因积聚庞大财产,遭人嫉妒的麻烦。因为你的钱财,只要用来布施行善,利济贫困,供养佛、法、僧,或净施清净梵行的佛教弘法修士,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福报,而且福报完全由布施者所独得,不被任何坏的因缘侵害。

所以我们能以智慧治理财产,平时修善积德,了解世间钱财乃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最要紧的,是我们要修功德法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