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只会念经,而不懂经中的含义,念了有什么用?
师答:当然,念经不如解经义,解经义不如行经义。但是经义也不好懂,要有人指导才会懂的。
我们不能批评人说念经不好,只要有这个心念经的人,他起码不会去做坏事,所以也是值得赞叹的。
问:只会念经,而不懂经中的含义,念了有什么用?
师答:当然,念经不如解经义,解经义不如行经义。但是经义也不好懂,要有人指导才会懂的。
我们不能批评人说念经不好,只要有这个心念经的人,他起码不会去做坏事,所以也是值得赞叹的。
问:受菩萨戒后,又犯了根本性戒,要怎样去除?
师答:很简单,你犯了戒,再忏悔就可以;忏悔若是不行,那么就再去受戒,受了戒以后就不能再犯了。
问: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?
师答:逃避就是不想去面对现实,叫“逃避”。“出离”是面对现实,但是有智慧来处理,使我们的心能够出离污染的事情,两者当然是不同的。关于这个问题,我要讲一个故事,大家才听得明白。
佛陀时代有一个青年,行为不好,有一天他跑到佛陀那里乱讲话,佛陀并没有走开不听他说,反而等他说完要说的话,才反问他:“你家里有没有办喜事呀?有没有过年过节呀?”他说:“有啊!”佛陀说:“假使有的话,你家里会不会送亲戚朋友礼物呢?”他说:“有啊!”佛陀问:“假使你的亲戚朋友不接受你的礼物,怎么办呢?”他说:“我把礼物带回家就好了嘛!”佛陀就说:“那你认为你今天讲的都是好礼物,送给佛陀,佛陀不接受,那你怎么办呢?你只好带回去了。”这个青年听得哑口无言,马上心生惭愧,就向佛陀礼拜忏悔,皈依佛陀。
这就证明佛陀是出离者,是解脱者,所以佛陀有这种度量,应付这种人,而不是逃避。所以说学佛绝对不是逃避。
问:学禅若终身不悟怎么办?
师答:最好的方法是打香板,打了还不悟,再打,打了再不悟,就再坐禅。